孩子不爱做家事怎么办? 父母快试试“这么做”!
关于现代的亲子互动与教养关系,看到一句很喜欢的话:“做家务需要父母陪伴,这是非常高品质的家庭时光。而同时又是一种为家庭成员付出,而付出的确会提高心理的健康。”
这就是我们家一直执行的理念。
朵朵从两岁开始参与到家务劳动,前几天还收到了老师的表扬信:
朵朵小朋友:
今天主动帮小朋友叠被子,非常有耐心,而且你叠被子的魔法口诀真厉害,其他小朋友一下就学会了,你真是一个善于整理的小达人,老师要给你点赞!
看到这个纸条,母亲还是有点骄傲的。我把纸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,朵朵得意的说:“对呀,妈妈,我很会叠被子喔!我做一次给你看!”
不错不错!不枉费母亲的用心。
“不过,老师说的魔法口诀是什么?”“就是这个呀,你看!”
叠被子口诀:
1.小被子,找长边,拎着长边对中间。
2.将另一条长边对中间。
3.抬个头。
4.弯个腰。
5.被子折好了。
不错不错,这个魔法口诀果然好用!孩子学会这几个动作很容易,难点就在于把整个流程串起来。
口诀的作用就是把流程变成了故事,帮助孩子记忆。如果,妈妈们想要教孩子叠被子,可以先用卡纸练习,熟练这个口诀后,再去实作,很有用喔!。
看来,经过4年的锻链,朵朵已经成了一个做家务的小能手。毕竟,从朵朵两岁开始,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家事计划。

2〜3岁阶段
1.用抹布擦椅子、凳子。
2.整理绘本。
3.把玩具和衣服捡起来。
4.和家长一起清理自己的书桌或玩具桌。
5.把衣物放到洗衣篮。
6.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摆分手活用品。
7.清洗简单好洗的蔬菜(如番茄)。
8.吃饭前摆筷子、勺子。
9.饭后为大人递送需要清洗的筷子、勺子。

3〜5岁阶段
在之前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内容:
1.简单地铺床。
2.饭后清洗自己使用的餐具。
3.浇花(记得教会他们浇多少水)。
4.开饭前、帮忙排椅子。
5.清倒小桶的垃圾。
6.洗衣服前按颜色把衣服分类。
7.和家长一起叠晒好的干净衣服。
8.扫地。
9.给宠物加粮食和倒水。
10.帮忙摘菜。

5〜7岁阶段
在之前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内容:
1.使用闹钟叫自己起床。
2.洗小件的衣物。
3.垃圾分类。
4.为去学校的午餐盒打包。
5.餐前帮忙摆放好所有的餐具(盘子、碗筷)。
6.擦拭家俱灰尘。
7带宠物去散步。
8.拖地。
9.饭后洗碗筷。
10.清洗不同的水果。
我的目标是,7岁以后,朵朵自己负责整理房间。生活自理能力,可是我非常看重的。因为,从小参与家务的小孩,长大以后更优秀。

做家事,到底有什么作用?
1.增强责任感
爱做家务的小孩,会更有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。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。让孩子们参与到生活环境的建设中来,培养孩子的责任感,将来在工作中也会更加责任心。退一步来讲,将来自己的独立生活以后,起码能照顾好自己。
2.降低“啃老”风险
爱做家务的孩子很少成为“啃老族”。因为他们从小就感受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,懂得自己要为家庭工作和付出,而且这些小孩往往和父母,长辈的关系也更亲近哦!
如果家里的小孩不爱做家事,我们该怎么办?
1.“扮家家酒游戏”玩起来
大约从一岁半开始,孩子会开始热衷“角色扮演游戏”,等孩子慢慢长大,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,他们会开始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,假扮成各种角色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扮家家酒游戏”。
有个幼儿教育家曾说过:“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,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。角色扮演的游戏绝非简单儿戏,它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。”
所以用“扮家家酒”的形式,让孩子了解家务,体验做家务,孩子会觉得更有趣,也更容易接受。

2.让孩子找到成就感
简单的理解就是,当孩子参与家务以后,做家长的要对孩子主动参与家务的行为及结果有适度的鼓励及夸赞,这样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就感。
比如,当孩子洗完一个碗,我们要这样来夸奖她:“宝宝把碗洗的真干净,比妈妈还细心呢!”这种具体的真诚的夸奖会让孩子从心里感到开心,对于做家务这件事也就会更乐于参与了。